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马男波杰克台词文本【为什么会火?】

什么是丧文化,为什么会火?

要说“丧文化”,首先得来看看下面这张图:

著名的“葛优躺”。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玩过这个著名的躺,其来自《我爱我家》中葛优饰演的的季春生,他在贾家蹭吃蹭喝,不想奋斗,不想工作,而且总是表现的自暴自弃,他的这个“躺”就是“丧文化”的最典型表现。

“丧文化”是个啥?

说到“丧”,小君总是第一个想到“丧尸”,可能是荧幕上关于这样的电影太多了。

丧尸丧失了一切人类情感,终日游荡,没有目标,没有激情。而“丧文化”也类似,它表现的是一种人,他们丧失了理想斗志,终日无所事事,对任何东西都提不起兴趣,他们对社会失望,认为人根本不需要奋斗,好吃懒做,等死过日也是一种快乐。

“丧文化”影响很大

有很多资料将丧文化这个标签贴到了90后甚至95后的身上,认为他们也是这样一群社会寄生虫,但小君不同意这种观点,“丧文化”表现出来的特点恰恰是每个时代的人身上都会或多或少具备的。

之所以丧文化”会如此火,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吧:

一、社会大环境,压力太大

造成“丧文化”流行的最主要原因还是由于社会环境,当今就业压力大,学业压力大,造成了很多孩子一遇到啥问题就选择“葛优躺”,

“我不念书了”、“念书无用”、“我生来智商就低,就是不会学这个东西!”、“那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我也肯定找不到”、“工作都是要凭关系的,我没有关系,找不到!”

诸如此类的话语就是“丧文化”的典型代表。

二、媒体的渲染

其实小君觉得“丧文化”之所以流行,媒体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你想想,整天网站上放葛优躺,宣传什么“史上最难就业季”、“找工作走后门”之类的消息,是不是也会让天天抱着手机刷微博朋友圈的孩子们看到这些,从而让他们也觉得社会如此艰难,干脆我就不奋斗了,坐吃山空得了,能蹭一天是一天。

三、家人的作用

“丧文化”的流行还有一个原因——家人,包括父母亲戚朋友。比如父母总是将“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上,“你看看隔壁张阿姨的孩子,人又考全年级第一了,再看看你!”“你看老王家的二丫,人家可是国家公务员!”

诸如此类的话也会间接让孩子觉得,反正我也不如人,父母也对我没啥希望,干脆我就这么凑合着活。

“丧文化”,是一种抗议!

其实换个角度来看“丧文化”,小君觉得这代表了年轻一代对于社会的“温和反抗”,他们通过互联网,敢于晒自己的“某某躺”,敢于公开宣泄自己的“失望”和“失落”,这就是一种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抗,他们希望这个社会改变,也许也是在通过这种方式为自己加油鼓气。

最后,小君写完“丧文化”,就想到了日本电影《濑户内海》中的一句台词:“青春为什么一定要跑步流汗,为什么不能就在河边虚度呢?”是啊,青春会遇到很多的压力和困难,老是拼搏奋斗会累的,何不尝试下适时的在河边发呆的坐一下午呢?

有很多人在批判“丧文化”,但从辩证法的角度,其实有的时候人也是需要“丧文化”的,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压力又无比巨大的社会中,每天工作结束后,如果能在家里静静的“葛优躺”,能“丧失”一下斗志,让神经松弛下,不也挺好的吗!

生活中需要暂时的“丧文化”,但只能是暂时!

这是哪个动画里的图吗?挺想看这个来着?

这是《马男波杰克》

这部12集长度的动画片于2014年年中在Netflix播出。剧情讲述了一个被拟人化了的、热爱威士忌的马——波杰克(阿内特配音),他的人类搭档陶德(保罗配音)应对他个人危机的故事。其他角色还包括波杰克的经纪人兼前女友、由艾米-塞德丽丝(Amy Sedaris)配音的卡罗琳公主。

情节很简单,一个非常asshole的自大***马脸演员的random life stories,就像real life stories一样,里面来来去去穿插很多人,他们既重要又不重要,但是反复出现在你的生活里。

这个剧最棒的idea是,每一集都是连贯的,不像一般连续剧一集的故事完了就完了,可能永远不会再提起。这部剧每一集里的小细节,可能都会引出后面一系列问题,可能你自己都忘了怎么一回事,从何而起。

在里面,每个人都很鲜活,尤其是每个人的弱点,有讨人厌的,有一无是处的,还有既讨人厌还一无是处的。

就是这些平凡的人,他们可能让你厌恶却让你赚很多钱然后毁了你的生活,又或者给了你温情却又让你更加孤独。

有人说是喜剧片,我却觉得他完全不是,相信我,你看了不会开心的。

从头到尾都只是讲一个个孤独的人的生活故事,恩,其实一点也不好笑。

经典语录

1、不要停止奔跑,不要回顾来路,来路无可眷恋,值得期待的只有前方。

2、我都不明白,你自己都这么讨厌自己,怎么还能期待别人去爱你呢?

3、我可是很了解真正的自己,相信我,不会有人爱那种人的。 我需要去冲个澡,这样我才不会看到自己哭出来。

4、你需要知道,我并不完美 ,我愤世嫉俗,占有欲强 ,有时候我还会大发雷霆 ,我并不是一直都能做得很好 ,但我想变好,我在努力变好 ,我觉得我可以变好 ,你让我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5、你越是无法得到的东西就越是想要。

6、如果你想要活下去 ,那你就要狠心下来。

7、你不能一直做一些烂事, 然后自己后悔, 好像后悔有用一样, 你需要变好。

有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动漫?

题主截图所示的角色,是“马男波杰克”,他也是同名动画《马男波杰克》(BoJack Horseman)中的主角。

《马男波杰克》这部作品由Raphael Bob-Waksberg担当制片人、出品人,主角由Will Arnett担当配音,作品的配音阵容还包括Amy Sedaris, Alison Brie, Paul F. Tompkins, Aaron Paul等知名演员。

本作第一季于2014年8月22日在网飞(Netflix)首播。播出后,本作就凭犀利的吐槽、对现实的各种冷幽默的反映、还有在各大社交平台堪称掀起一阵热潮的无数毒舌台词,让这部作品收获了极佳的口碑,收视率也是一路水涨船高,至今已推出3季完结,第四季将在17年9月8日季终。本作甚至在2016年,连续两届获得“美国电视评论家选择奖”最佳动画(第六届、第七届)。

作品以一个各种“拟人化”的动物都与人类一样,正常地生活在一起的世界为舞台。主角波杰克是个马男。他在年轻时,曾凭借出演《一代骄马》成为当红明星,但现在,人到中年的波杰克已然过气,与人类废柴陶德一起宅在洛杉矶,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

当然不管以前的马男多么风光,他的红极一时给他带来了多少财富,这样下去他重要坐吃山空的,于是波杰克觉得不能在这样下去,他在前女友兼经纪人的卡洛琳公主的催促下决定出版一本自传。但波杰克太拖延了,出书计划一波三折,在这期间,我们也逐渐感受到,这是个披着动物外套的成人寓言。

虽然这是部明面上的“搞笑动画”,但从第一季的出书,第二季的重演年轻时的标志性角色,再到第三季成为奥斯卡的有力竞争者后,各方关注带来的压力,都显示出,这部作品中的马男过的是不太顺的。那些一针见血的“毒鸡汤”,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社会各种伪装下的艰难与险恶,当然,也许也有那么一点美好。

总之这是一部颇具深度,也挺有趣味的作品,十分值得一看。

文:桓徆

丧文化去年就已出现,最有代表性的元素是“葛优瘫”。颓废的躺姿,放空的眼神,“葛优瘫”是2016年度最火表情。最初还只是调侃,没什么解读。

到2017年,“丧文化”流行了起来。 消极、颓废,缺乏强烈的兴趣,这些是丧;黑色幽默,负能量、无助、自嘲,这些也是丧。“谢谢曾经击倒我的人,躺着好舒服”,薛之谦式丧语录备受追捧;“每天都用六位数的密码,保护着银行卡三位数的存款”,类似段子很受欢迎。

小确幸已然式微,小确丧大行其道。到年底,“佛系”火了起来。佛系也不是说消极颓废,而是放低标准,降低竞争心。凑合吧,何必用力,这种心态真是好治愈。

为什么年轻人对“丧文化”青睐有加呢?我的解读,社会心理往往是经济环境的投射。

听起来很难以确证,我举日本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吧。中国“丧文化”刚出现,日本则已经有多年了,堪称当代丧文化的鼻祖国度。日本“丧文化”的表现,就是年轻人的低欲望。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不想负债买房。草食男大量存在,他们不想工作,选择在家每天看漫画、打游戏,成为父母痛斥的废物——也就是网络上经常说的“平成死宅”。(平成是当今日本天皇的年号)

前两年,有位日本学者大前研一写了本书《低欲望社会》,专门讨论这种现象。大前研一认为,日本年轻人的“低欲望状态”,是经济长期停滞的结果。年轻人不想结婚生孩子和贷款,纯粹是因为经济压力大。

日本自1990年代初达到经济顶点之后,此后就陷于长期停滞。房价一度腰斩,股市有过大跌,此后多年跌撞,经济增长在发达国家那里一直最差。很多日本人在楼市高峰期的时候买房,后来工资不张,房价下跌,后来不得不弃房而逃。

日本企业的年功序列制盛行,大公司上层长期为老人把持,年轻人晋升困难。企业很难辞退正式员工,只好雇佣大量非正式的员工,他们的工作处于朝不保夕的状态。而日本的创业市场又不火热,他们在事业上就很难看到光亮。

经济大势疲软,个人收入不涨,真让人绝望啊。政府养老的福利那么好,为什么要生孩子呢?反正再努力也没用,干脆当个废材吧。这成为很多年轻人的心声。

日本很早就是发达国家,社会的物质已高度富足。年轻人就是不工作,也没饥寒困顿的风险。物质欲望的满足那么难,不妨在精神需求方面,多给自己一些快乐吧。而精神需求的满足,恰恰是最廉价的。因此有学者认为,日本发达的游戏、娱乐和色情产业是畸形发展的,真相是年轻人在现实世界的无奈。

自然而然地,他们就要发展出“丧文化”,为自己的颓废人生作辩解。

去年,日本有一部电影《濑户内海》受到关注。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其实就是两名高中生无聊吐槽的内容。两个人在河边无聊闲扯,却又偶尔妙语,颇有荒诞剧“等待戈多”的意味。

其中,高中生濑户有句内心独白,让许多观众的心为之怦然:“青春为什么一定要跑步流汗,为什么不能就在河边虚度呢?”

是啊,为什么生命要耗费在加班、学习、上进、追求成功上面,为什么就不能虚度?当经济上升已然停滞,许多怀疑就要丛生。发展经济,改善困顿,满足欲望,这些都成了“没意义”。

只能说,日本社会承平已久,年轻人都把悠游无愁的生活当成理所当然。这些日本年轻人的父辈,他们成长在烈火烹油的战后昭和时代,曾在国际市场气吞万里如虎,大概怎么也想不到,他们的子孙辈会流行这种文化吧。

当然,在这里,我决不是要谴责日本年轻人的自甘堕落。他们的“丧式生活”乃是自我的宽解,无奈的选择。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写了一本书《下流社会》。他所说的“下流”,是形容甘于底层现状,不求上进的心态,类似于中国的“丧”。三浦展认为,许多日本年轻人“自甘下流”,并非他们不愿上升,而是经济停滞,社会上升的动力已经消失。

经济出问题的社会,往往面临社会心理的危机。不只日本如此,台湾也类似。

1980年代的台湾,企业家雄心勃勃,年轻人豪情壮志。他们在在欧美接订单,在内地设厂,在全世界都有很强竞争力。经历过几次经济危机以后,这种经济欣欣向荣的气息逐渐没有了。2000年以后,台湾经济增长率一直维持在1%~2%之间,民众生活水平停滞不前。今天台湾大学毕业生的薪水,还停留在十多年前水平。一方面当然是抱怨纷纷,另一方面,自骄自怜,自我安慰的文化兴起。

台湾流行文化里,年轻人越来越没有雄心,他们沉湎在“小确幸”里。“小确幸”本来是村上春树造的词汇,形容微小短暂的幸福,台湾年轻人则借来用。台湾本是小岛,小也有小的幸福,对岸喧嚣嘈杂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可羡慕?这种心态并非一两例。

最近几年,一些台湾年轻人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于是他们迅速从欧美找到一个词“间隔年”(Gap Year)形容找不到工作的这段时间。这就是“丧文化”的土壤。人们总会想方设法安慰自己。今年7月份,日本一款咖啡登陆台湾,咖啡杯有漫画,还有丧里丧气的“语录”。“我这种废物的存在,就是为了让不怎么有用的你,看起来还有一点点用”,这些“丧咖啡”一下子大火,成为爆款。幽默感、戏谑、自嘲,还是有哪些东西击中心灵呢?

长期以来,中国年轻人对这种“发达社会的矫情病”非常陌生。他们都是从苦日子那里过来的,总是千方百计往上攀,在城市里吃的那些苦,算得了什么呢?相对宽松的经济环境,基本能给他们的努力予回报。只要肯奋斗,就会有回报。这样的鼓励就是箴言。

尤其进入新世纪后,城市化进程加快,互联网和新兴技术爆发,中国的大城市不断上演财富奇迹。随随便便,你都听过几个这样的故事。这几乎可以媲美美国梦的中国梦时代,怎么还有空矫情呢?这时候的大城市年轻人,他们最喜欢的是财富鸡汤,励志传奇。

2016年后,这种氛围出现变化。最关键的是事件是房价暴涨。大城市房价基本都翻了一倍,一线城市甚至更多。房价暴涨之后,则是纷纷而来的限购。那些原本指望在五环六环买房的年轻人,他们只有“环京”可选择。高房价已经对他们下达了驱逐令。做小意的回老家,他们还能找到工作,可是自己呢?自己的家乡哪有互联网、广告和金融行业呢?

今年,我的一位朋友在辞职间隙回老家住了两月。他在朋友圈宣布:我妈叫我回家相亲,北京再见啦。我以为他真要走,还挺难过。没多久,他又回来了。我向他询问,这位朋友自嘲说:只有北京还能容下我这吃软饭的废材。

2017年中国的“丧文化”,基本只发生在大城市。大城市经济繁荣,物质生活富足,才有闲情自嘲自骄。大城市原本该给人梦想,现在梦想遇上了天花板。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进退维谷,还能怎么样呢?唯有自嘲吧。毕竟,“丧文化”多少还有幽默,总好过苦兮兮。

相关文章:

  • 陈印泉侯振鹏小品《分享大会》台词剧本
  • 俞灏明《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台词/演员的诞生
  • 郭晓东《推拿》台词|我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
  • 小强小品《队长,我们被包围了》台词剧本
  • 岳云鹏孙越相声《有哲理的人》台词/欢乐喜剧人
  • 岳云鹏孙越相声《来自病房的你》台词
  • 王宁常远小品《男大当婚》台词剧本
  • 闫妮 周一围小品《办公室的故事》台词剧本
  • 文松宋晓峰小品《非诚不找》台词剧本
  • 黄杨双十一小品《单身大联盟》台词剧本
  •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