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甄嬛后传2咖妃豆台词【他们不怕有人偷听吗?】

《甄嬛传》中桐花台甄嬛和果郡王最后暴露真相的诀别对话,他们不怕有人偷听吗?

当时看的时候就觉得这一段有漏洞,说的那些话几乎是见不得人,万一被谁偷听了,然后告诉皇帝,按照皇帝的疑心病,这俩人肯定是要死无葬身之地了,但是为什么编剧非要这么写、导演一定要这么拍呢?

在看这场戏的时候,觉得全场最可疑的人就是夏刈,夏刈是血滴子成员,带领粘杆处平时去一个大臣家里偷听对话、那些证据就是家常便饭的事,但是在桐花台,他竟然老老实实在门外等着,看到底是谁从屋子里出来。

下等奴才不敢偷听

想来想去,有这种解释。甄嬛和果郡王身份都很贵重,这样的人说话周围人是不敢有人偷听的。毕竟平时宫里娘娘说话的时候会打发多余人出去,身份低下的太监丫头都不配近身伺候,槿汐在外面等,阿晋把浣碧接进宫,谁来近身伺候?

当初斐雯联合祺贵人做假证,污蔑甄嬛和温实初的时候,也是瞧见了温实初给甄嬛把脉,甄嬛说斐雯不好好做事,只顾着盯着主子看,这是失职。可见这些下等的奴才见了主子脸都不敢抬,畏惧主子威严,更别说趴在墙角偷听,这是死罪。

这场局,皇上只要“结果”

整场戏中,唯一的漏洞就是夏刈,夏刈作为皇上的“近臣”,带有这种替皇帝探听、当皇上眼睛的职责,他却老老实实的等,毫不偷听,那就只有一种可能,皇上不让他听。皇上为什么不让他听?因为皇上相信甄嬛,不会和果郡王有私情。

皇上杀死果郡王是势在必行,甄嬛只是导火索,就算没有甄嬛这桩事,还会有别的事,正如果郡王所说:我带兵出关救你那一刻,皇兄杀心已起。皇上要杀果郡王,因为他觊觎甄嬛,因为他忌惮军功,因为他有疑心病。

皇帝的女人别人都不能觊觎,这是皇上心里一道过不去的坎儿,因为他看见太后被隆科多抱过,这是他这辈子都挥之不去的阴影,因此不管是背叛他的妃子,还是觊觎妃子的臣子,都得死。这是皇上无法治愈的心病。

果郡王戍边这么久,那边的将士和老百姓都臣服于他,这就是军功,皇上向来疑心病,他更得除掉果郡王。果郡王本来也被议储,也是先帝很看重的皇子,他不得不防。

甄嬛是他的一把刀,他信任甄嬛,因为在皇帝眼里,除掉果郡王比知道两个人有没有私情重要100倍。甄嬛是刀,他布这么一个局也是为了试探甄嬛忠心。他本可以让夏刈去听,但是却没有这么做,是因为皇帝习惯于“坐定”。

越有大事发生,这位皇帝越喜欢盘腿坐着,手里数着他的珠子,且等好消息降临。对于这一趴也是如此,他要的是结果。果郡王出来,两个人都得死,没必要知道二人说了什么,想也是粗鄙不堪,听了也只会污耳朵;甄嬛出来,大功告成,更不必知道说了什么。这一趴中,皇上要的不是“证据”,而是“结果”。

就算两个人有私情就怎么样?反正允礼也死了。假和亲开始,皇帝就怀疑,但更多是疑心果郡王觊觎甄嬛,毕竟甄嬛是失而复得的,自己宠了这么多年,甄嬛欺骗了他这么多年的感情,他只会觉得甄嬛满心满意都是自己,没有别人。

他让甄嬛去杀果郡王,是先君臣后夫妻,君臣要的是“忠”,夫妻要的是“恩”,皇帝需要甄嬛献出忠心。不管甄嬛的内心活动怎么样,结果是她忠诚,这就够了。

谁敢偷听,不想要脑袋了吗?皇帝要的是老十七允礼觊觎皇嫂的罪名,而不是熹贵妃与果郡王私通的罪名,如果熹贵妃与人私通,那样大清的颜面何存?天子的颜面何存?谁敢去听天子的丑闻,皇帝可不想让谁听,谁也不敢去、也不想去听。

皇帝对果郡王早有杀心,从皇帝让甄嬛和亲准葛尔摩格,果郡王闯养心殿那一刻起。不得不说阴毒属皇帝第一,他听闻果郡王与甄嬛有私情后,就故意传诏果郡王,让果郡王在殿外听到他让甄嬛和亲的消息。

果郡王真爱难抑,不管皇帝是何种目的让甄嬛和亲,都闯殿劝阻,并且自请出关抗击摩格。皇帝说:你二人果然有私情。这也是他们三人把这件事第一次挑明了说,虽然二人拒不承认,皇帝还是又使一计,放出风说已嫁甄嬛,引得果郡王引兵去追,这一去果即王就在关外戍边三年。

后来夏刈探知果郡王每一封家书都问:熹贵妃安。 皇帝杀心又起。表面上慰劳戍边归来的果郡王,加封果亲王,实则准备好毒酒待他饮下,还要甄嬛亲自给果郡王送去,诛心不过如此!

皇上传熹贵妃至养心殿,一言不发坐着,甄嬛看他满头大汗,上前为他打扇,皇上冷不丁的就甩了她一个大嘴巴,说朕这么多年第一次打你。

甄嬛:皇上要打,臣妾承受,只是臣妾做错什么,请皇上明白示下。

皇帝:明白示下,老十七归来你很高兴吧!

甄嬛:臣妾高兴也是为了玉隐,她不比臣妾日日有夫君陪伴,她只能盼着果亲王回来一叙夫妻之情。

皇帝:朕不能不避讳他,从小皇阿玛就最疼他,若非群臣反对,坐在养心殿御座上的就不是朕了,更何况诗书也好,骑射也罢都是皇阿玛悉心教导,自然样样都胜过朕,朕如今又让他带兵,万一他要像敦亲王一样起了异心,朕不得不防!

甄嬛:果亲王不会。

皇帝:你又不是他,你怎么知道他的心思,皇家有手足之情,更有君臣之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甄嬛:果亲王是你的亲弟弟!

皇帝:当日朕与皇额娘决定争皇位时,连老十四都算上了,朕早就忘了还有什么弟弟,这些年朕厚待于他,已经是格外恩赏,朕是一定要除掉老十七的,你用你的行动向朕表明你对他并无私心。

皇帝说这段对话除了暴露他的狠毒,更多的暴露了他的嫉妒心,嫉妒当年皇阿玛对老十七的好,嫉妒今日甄嬛对允礼的爱。

皇帝摸出那包毒药交到甄嬛手里:一切朕都安排好了,他此刻在桐花台等着朕与他宴饮,你代替朕去,朕等你的好消息。

甄嬛见无可挽回只有说:容臣妾更衣。

皇帝一把攥着甄嬛的手:不用更衣,朕的嬛嬛永远是那么美丽,朕若是老十七也会甘心饮下你亲手调制的毒酒。小厦子,送熹贵妃去桐花台,事成之后弘曕就是大清绝无异议的太子,因为他有一位深得朕信任又能干的额娘。

皇帝可以说是威逼利诱全用上了,甄嬛恐怕第一次见到他这副无赖嘴脸,尤其是皇上用手背去蹭甄嬛脸时,分明就是一副流泯样子。

小厦子监视着甄嬛来到桐花台,已经历练的世故老练的小厦子对果郡王说:皇上宿醉未醒,让娘娘先陪皇上饮酒,奴才这就请皇上。

小厦子招手带出了所有的下人,并且关上房门。然后就站在桐花台的院中,哪个不要命的人敢违背圣意,去偷听二人谈话。

屋内,果郡王早已发现酒壶有机关,骗甄嬛去关窗户谈到了窗纱上的图案:合欢花。甄嬛说:大红金色像婚庆时节。

果郡王:合心即欢,只可惜皇阿玛再钟情额娘也不能为她一人相守。我对不起静娴,对不起玉隐,更对不起你。

甄嬛:不要说这样的话,我懂得的。或许回到从前我会后悔当初的选择,或许换一条路我们都不会像今日困顿其中。

果郡王:我这一生中最后悔的事情便是去甘露寺宣读圣旨,迎你回宫,那是我毕生不可饶恕的错误。

甄嬛:允礼,即便我心中的风一直吹向你,但我也不能逆风而行,世事错落皆是命中注定,我不会怨恨你。

果郡王:我毕生渴望得到的女人我得不到,却辜负了两位无辜的女子。

果郡王最终饮下了甄嬛亲手调制的毒酒,死在了甄嬛的怀中。他们最后真情倾诉,每一句话都够砍头一万次,可是没有人听到!

在甄嬛离宫的那段时间里,她与果郡王允礼相爱了。本来他们是可以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却没想到皇帝派允礼带兵打仗,后传回了允礼战死沙场的消息。甄嬛在一番思考之下决定算计皇帝,重新回宫。

没想到允礼竟然没死,只是圣旨以下,再难回头,造化弄人。后因为爆露出了爱慕甄嬛的把柄,皇帝为了调查甄嬛与果郡王到底有无私情,就让甄嬛给果郡王倒毒酒,亲手杀了果郡王。在桐花台时,甄嬛与果郡王的谈话也是很暴露真相的,他们就不怕有人偷听吗?

后宫已经是甄嬛的天下,为防再惹出事端,自然会对偷听之人有所防备。

自打甄嬛决定重新回宫时,她就知道自己只能与皇后为敌,不是被逼无奈,而是为了复仇。当初一切都是皇后在针对她自己的,甚至联合大臣搞垮了甄家,让甄家老少被流放至宁古塔中,甚至害得甄父染上了鼠疫。

这么多的新仇旧恨加起来,甄嬛必定是要向皇后一一讨回的。甄嬛重新回宫后也是立刻拉拢了不少后宫中的妃嫔,大半个后宫都在甄嬛的掌控之中。甄嬛在得到皇帝要她杀死果郡王的消息时,就明白皇帝已经对果郡王下了杀心。

在桐花台与果郡王相见的时候,她本就打算自己喝下毒酒,告诉果郡王一切真相的,只是没想到果郡王早就看透了甄嬛的想法,最终还是自己喝下了毒酒。皇帝能对甄嬛起疑心,甄嬛自然也会对皇帝有所防备,自然也会防止有人偷听而有所防备。

甄嬛与果郡王都十分谨慎,说的话都是“暗语”。

甄嬛与果郡王接到了皇帝让他们两人单独相处的宴请之后,都明白皇帝这是已经怀疑她们有了私情,让他们做个了断的。甄嬛带着皇帝赐的毒酒,与果郡王相对而坐,说了很久的话。而甄嬛与果郡王又都是抱着为对方而死,保全对方的心思,自然彼此的说话之间也藏着一点玄机,别人即使听到了也只会觉得他们只是在闲聊而已。

果郡王在进宫之前也是猜到了皇帝要他与甄嬛单独相处的用意的,进宫前还特意去甘露寺拜见了自己的母妃,很可能从他母妃那里知道了甄嬛的双生子是自己孩子的真相。为了保全甄嬛,果郡王与甄嬛谈话时两个人都不敢直接说明,而是用暗语暗示甄嬛自己知道孩子的身份了,让保护好自己与孩子。

甄嬛与果郡王都了解皇帝,知道以皇帝的爱面子是不会派人来偷听的。

跟了皇帝那么多年,甄嬛自然知道皇帝有多么自负又多么爱面子。因此她料定皇帝不会派人来偷听。果郡王也是与雍正从小到大的兄弟,自然也了解雍正的刚愎自用,知道雍正对甄嬛的喜爱,也知道皇帝既然允许自己与甄嬛单独相处就是认定了自己与甄嬛有私情,要杀了自己的。

以皇帝那么爱面子的性格,像甄嬛与果郡王这样妃嫔与王爷乱伦,暗杀亲王的事,是不可能让其他人参与进去或者派人来偷听的。更何况普通人也不能介入到皇帝与王爷的家事之中,皇帝为了自己的名声,更不会主动派人去偷听甄嬛与果郡王的谈话,如果听到了实锤证明甄嬛与果郡王确有私情,只会让他这个皇帝更加丢人。

再从桐花台的建筑设计以及周围环境来看,桐花台的窗户纸都是用纸糊的,如果有人站在旁边偷听,影子就会直接映在窗纸上被人发觉。当时皇帝也是派了小夏子跟血滴子刘刈在门外侯着甄嬛出来的,他们两人都是皇帝的私卫,一个准备宣旨一个准备杀人,被他们听到什么也都问题不大。

《甄嬛传》中桐花台甄嬛和果郡王最后暴露真相的诀别对话,他们不怕有人偷听吗?

《甄嬛传》的第七十四集中,皇帝对果郡王起了疑心,要除掉果郡王,并且为了试探甄嬛,让甄嬛亲手去做这件事,喜欢看《甄嬛传》的朋友们都知道果郡王与甄嬛之间是有私情的,在生死离别之际,二人相见,谁也不愿意拖累对方,自然是少不了离别的话语了。但是在电视剧中二人丝毫没有要避嫌的意思。

桐花台环境相对封闭

皇上贵为天子,想要做什么自然是不用经过谁的同意了,但毕竟果郡王也是皇亲国戚,没有什么太大的过错,为了稳固朝臣,皇上自然是不能鲁莽行事,所以除掉老十七这件事自然也是要秘密进行了,因此,皇上将地点选在了相对隐蔽的桐花台。

其次,通过剧中环境的展现,甄嬛与果郡王见面后,屋内只有他们两个,奴才们全部都退下了。屋外自然也是不会有人偷听了,一是因为奴才偷听主子讲话本来就要受到责罚,更何况是除掉果郡王这件事,更要谨慎小心,肯定要好好的安排一番了。

皇上是一定要除掉果郡王的

皇上原本就是个疑心比较重的人,更何况老十七动兵,并且他与甄嬛之间的私情已经遭到怀疑,皇上肯定是容不下他了,在电视剧中他也明确和甄嬛提了,自己是一定要除掉果郡王的。

他派甄嬛去,一方面是为了试探甄嬛,让甄嬛表现一下忠心,另一方面,除掉老十七用甄嬛最合适,毕竟甄嬛是玉隐的长姐,也不会遭人怀疑。因此,皇帝在这件事中不会看过程,他要的只是一个老十七被除掉的结果。

总而言之,一方面从正常逻辑来看,没有人偷听是很正常的;另一方面,这是在电视剧中,为了更好地推动剧情发展,并没有什么必要设计这样一个环节了。

从皇上决定要除掉果郡王开始,就没想过要让自己的手来解决这件事,所以唯一一箭双雕的办法就是让甄嬛来做。一来洗清了甄嬛的嫌疑,二来皇上不必自己亲自动手,未免旁人说闲话。

那在铜雀台甄嬛和果郡王诀别的时候,说的都是一些决不能被旁人知道的私密话,一旦泄露出去,两个人必死无疑,他们在屋内的时候,难道就不怕有人在外听墙角吗?

1.皇上只要结果,不管过程,只要甄嬛从里面出来了,就可以既往不咎。

皇上让夏刈在桐花台外面候旨,跟随者一起的还有苏培盛,皇上吩咐了夏刈:只要甄嬛甄嬛从里面出来了,就立马宣读封甄嬛为熹贵妃的圣旨。在皇上心里,死了一个让自己难以安心的果郡王可以保全甄嬛的结果,是皇上乐意看到的局面。因为相比于甄嬛,果郡王对皇上的威胁更大;先帝在位时,更喜欢的皇子是果郡王,二来,果郡王一直在外颇得民心,皇上一直心有戚戚害怕果郡王联合外人造反谋夺皇位;所以只要甄嬛办成了这件事,以前的种种都可以既往不咎。皇上只要结果。

2.以皇上的性格不屑于去做偷听墙角的事。

皇上已是帝王,要知晓何事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且无人敢说什么,偷听墙角打听里面两个人秘密的事,皇上无需也不屑于去做这等不光明正大的事。这也是甄嬛和果郡王的最后一次见面,无论说了什么,皇上也并不那么关心了。因为在皇上心里,他还是相信甄嬛的,不然也不会让甄嬛去见果郡王。

3.屋子里面的两个人都不是普通人,一个是皇上的妃子,一个是皇上的弟弟,一个下等奴才是万万不敢这么做的。而且果郡王身为习武之人,警觉性是比普通人要高一些的,有人偷听的话,他可以察觉到。

甄嬛做事一向小心翼翼,谨慎的很,也会私下留意外边的一举一动,崔瑾夕也在外面帮着留意候着。果郡王是个习武之人,常年在外带兵打仗,警觉性要比普通人高一些,如果窗户外面站着有人偷听他们讲话,第一个发现的就是果郡王,况且两个人讲的话是事关生死的大秘密,如果被人偷听去后果不堪设想,还会连累到甄嬛,果郡王敢进宫来,就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根本不会让这种威胁到甄嬛的情况发生。

相关文章:

  • 烧饼秦霄贤《德云大厦》台词完整版/德云斗笑社
  • 涂松岩韩雪《西楚霸王》台词完整版
  • 魏三崔大笨小品《潮儿倔爹》台词剧本
  • 孙涛于洋小品《歪打正着》台词剧本
  • 应宁王玥波相声《方言歌曲》台词完整版
  • 张九龄王九龙相声《德云社》台词|笑傲江湖决赛
  • 陈宥维孙千刘芮麟《甄嬛传》台词/演员请就位2
  • 任敏孟子义丁程鑫《天才枪手》完整版台词剧本
  • 张海宇王锵娄艺潇《门徒》台词完整版整理
  • 贺开朗王智李智楠《昨天》台词完整版/演员请就位2
  •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