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老晨主讲台词【过来评论一下改编的电视剧怎么样?】

《庆余年》的原著党,过来评论一下改编的电视剧怎么样?

当时是被猫腻大神的名气吸引住看的《庆余年》小说,设定很出彩,也喜欢里面的角色。这两天都在追剧:

一,电视剧情节确实是按原著的方向走的,人物的改动不大,虽然有删减,但可以理解。

二,演员演技在线,小时候范闲演员选得好,一个小大人形象出来了,还有是范思辙的郭麒麟,一个傻傻的二世祖也出来了。老戏骨们还有待发掘惊喜,陈萍萍的吴刚,庆帝的陈道明,后面很多重头戏。

三,台词有些现代化,如果没有看过原著,开始会不理解。看过原著,就会理解来龙去脉。

四,打斗场面一般,没有书里的看得那样高深莫测,特别是五竹叔的快准,其他冲突打斗不够激烈,总是空翻,虚得多,看不出实来。

五,配乐还可以,范闲跟奶奶离别场景,蛮不错。我本来按《权力的游戏》配乐标准要求,但还不够,有待发掘。

目前来看,值得期待。

做期货,需要多看书吗?

在经历了第一次的期货爆仓之后,M开始看书学习。

他看的第一本,是著名的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这本书,是在M亏的天昏地暗,找不到北的时候,朋友们推荐度排名第一的书。

M买了,如饥似渴的读了一遍。

然后他就把它扔到了床底下。

有人问:你觉得这书怎么样?

M说:内容很精彩。但是对我毫无帮助,因为这里面一点“干货”都没有。我只想知道,我们该如何交易,我只想知道,我该什么时候买入卖出。

我并不需要读一个故事。

所以,不怎么样。

Z也是做期货的。

Z在亏光了未来三年的工资后,去了书店。

然后他就看到了一本书,名字叫“以交易为生”。

对于承担着周边无尽压力的Z而言,这名字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Z读过之后,如获珍宝,因为里面提到了很多的“干货”。

什么叫“干货”?

对于当时的M和Z以及茫茫多的人而言,具体的建议就是干货。

Z现在还记得那本书里面有一条,单笔止损不要超过总资金的2%。

你看,这个多具体,这才是我们想要的。

不要跟我讲什么大理论,不要跟我讲什么趋势,资金管理,我就想要具体一点的建议而已。

M和Z是朋友,都是刚接触期货交易不久,亏损惨重的那一群人。

这个时期,对“具体的建议”对“干货”的需求,非常强烈。

为什么?

因为干货,属于“客观性”的知识。

什么叫客观性的知识?具有确定性的知识。比如,1+1=2。比如,今天是3月8日,妇女节。比如,5日均线就是最近5天收盘价的加权平均。

同一个品种,在100个人眼里,5日均线的值都是一样的。

这些知识,我们读到了就能懂。记下来,就成为了无损的认知。

我们都想快点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们只想看到我们能够看懂的知识。

那天,M和Z一起抽烟,Z把这本“以交易为生”送给了M。M读完之后很喜欢,买了几本,送给了当初帮助过他的那群人表示感谢。

其中一位做了很多年交易的前辈看完之后对M说:这本书,跟股票大作手回忆录相比,就是一垃圾。

M当时觉得很尴尬。

一晃几年过去,他们在投机交易的领域起起伏伏,上演着各种各样不同的悲惨故事,也在各种各样的经历中,慢慢的成长。

而随着交易的时间的增加,M开始遇到了一些让纠结的问题。

比如,止损。

止损是要果断止损?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的止损?比如资金管理,为什么要向以交易为生中写的那样,单次止损不超过2%?为什么不是3%?或者5%?再比如,到底是要浮盈加仓,还是浮亏加仓?

M开始发现,这个世界,好像有很多问题是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的。很多事情,好像并不像客观知识那样,能够分出绝对的“对”与“错”。

比如,有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又有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比如,有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又有人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再比如,有人说,男子汉大丈夫,宁死不屈;可又有人说: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

到底是什么是对,是什么是错,在茫茫多的领域,根本就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答案。

有一天,M在整理东西的时候发现了那本当年被他扔在了床下面的“股票大作手回忆录”。很是感慨,他把它拿了起来,再次翻开。

这一次,M的感觉非常不同,他忽然觉得,这本书真的是不错。他在这本书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当他看到了一代投机之王,利弗莫尔轻描淡写的述说着自己的破产经历时,M从内心深处涌起了无尽的感触。而当他看到了利弗莫尔说:永远不要摊平成本时,如遭重击般的愣在那里…

因为这是他这些年,用无数时间经历和金钱,被市场无数次击的粉身碎骨而换来的经验……

没想到当年书里早就写了出来。

那一天,M仔仔细细的把这本书从头读到了尾,记了好几页的笔记。

他看到了当年他没有看到的东西。

或者说当年眼睛看到了,但是脑子没有看到的东西。

因为,他有了自己的经历。

这个时候,M恍惚见开始明白,在这个世界上,知识是以两种形态存在的。

一种是客观形态的知识,而另一种,是主观形态的知识。

主观形态的知识是没有标准的,是很难量化的。

什么是主观形态的知识?

比如,有人告诉你:

埃菲尔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铁塔是由很多分散的钢铁构件组成的——看起来就像一堆模型的组件。钢铁构件有18038个,重达10000吨,施工时共钻孔700万个,使用1.2万个金属部件,用铆钉250万个。除了四个脚是用钢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钢铁构成,共用去熟铁7300吨。

它看起来非常雄伟,非常壮观。

这段话,前半部分是客观知识,你背下来就真的知道了。然而后面一句:“它看起来非常雄伟,非常壮观”呢?

这就是主观形态的知识。

当你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你在你的脑海里,落下了这个知识的字面意思:雄伟,壮观。

然而,什么叫雄伟?什么叫壮观?你有清晰的定义吗?你知道对方口中的雄伟和壮观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具体景象吗?你能够把对方看到的景象无损的再次传递出去吗?

你不能。

直到某一天,你亲自走到了埃菲尔铁塔的脚下,抬头仰望的一瞬间,你才有机会明白这4个词背后的意思。你看到了,你经历了,你才能够深刻的体会到对方口中的雄伟壮观,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更有意思的是,你获得的体验,跟当初那位朋友的体验,可能是截然不同的…而且,你可能也没有办法具体的告诉其他人。

因此主观层面的知识,向来是没有绝对的标准的。

马云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说过:书本上学到的是知识,创业靠的是智慧。而智慧,是靠体验获得的。

说的,其实就是主观知识。

智慧,其实就是主观形态的知识。没有什么绝对的对错,只是一个人在处理各种问题时的原则与取舍。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厌恶鸡汤?感觉自己看过了就忘?

因为鸡汤本身并不是客观知识,它是主观形态的知识。

而我们很多人没有相应的经历,没有自己的感悟,我们只是看到了那些东西的字面意思而已。

比如,不要花时间和精力到不能改变的事情上,不要有情绪,安静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这句话中,什么叫不能改变?什么叫有情绪?什么又叫力所能及呢?这些细节根本就是没有标准的。

再比如,人生如果错了方向,停止就是前进。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自己错了方向呢?什么标准叫错了方向?是亏损?是赚不到钱?还是其他?

这些事情,你只有亲身进入了具体的情景中,有了自己的经历,自己的取舍,自己的抉择,你才能够在其中摸索出自己的处理方式,才能够生成属于自己的理解。

所以说,没有经历,没有体验,这些鸡汤,帮助有限。

正如网上一段话所言:世界上最浪费时间的事就是给年轻人讲道理谈经验,讲一万句不如他自己摔一跤。眼泪教会他怎么做人,后悔帮助他怎么成长,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师。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自己去悟为顶级,而读万卷书,为初级。

因为,我们能够从书中真正学到的,都是客观型的知识。而世界是复杂混沌的,是极度不确定的,生存更需要的是主观型的知识。

生活不是剧本,没有现成的台词。换句话而言,生活就如同下一根K线的走势,充满了不确定性。

客观性知识只能处理确定性,而处理不确定,靠的是你利用主观性知识组成的智慧。

而主观型的知识,只能靠经历,靠体验,靠自己去感悟才能获得。

回到的我们的问题,读书有用吗?估计看到这里,有人觉得我会说没有用。

然而,答案是当然有用。

首先,客观的知识,我们需要从书中获得。比如,数学,物理,比如,C语言的基础,比如,基金的基础知识等。这些,是我们只有从书中才能够获取的。

那么,主观型的知识呢?主观型的知识是无法从书中直接获取的。我们不可能看了利弗莫尔所写的内容就学会了投机,我们也不可能看了海龟交易法则就懂了系统化交易。我们也可能看了几本书籍就过好了这一生。

但是,主观型经验的书籍并非一无是处。

不要忘了,上面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还有一条叫名师指路。

有很多人,他经历了很多,他的沉淀也很丰厚,然而,他总是差一层窗户纸没有捅开,这个时候,靠他自己可能也会突破,但是需要时间。

这个时候,读一些好的书籍,读一些前人总结提炼的经验教训,可能很快就能够帮助他实现突破,让他直接把这段时间的经历转换成为他自己的智慧。

所以,主观型知识的书籍,它不但有用,而且作用是巨大的,是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脱胎换骨的。只不过,这其中唯一的核心点在于:

读者本身需要有一定的知识沉淀。

这才是关键。

很多人,明明什么都没有经历就开始大量读书,这是根本就没有什么用的。可能唯一的好处就是缓解焦虑而已。

这也是当下知识付费的争议由来。

你觉得呢?

孔子“知命”,为何还要“知其不可而为之”?

【子应的观点】:孔老夫子认为知命不代表认命,而身为后代的我们往往认命且不知命。

了凡先生,因幼年丧父,母亲让他尊祖训放弃学业而从医,但他又心有不甘,后遇江湖人士孔老先生指出他有仕途之运,乃经母亲同意进入书院并一路进取。自秀才而逐级往上考,但直到中年仿佛都没有跳出当年术士所算,以致陷入了宿命论的桎梏,正当他精神上苦闷而沉沦之时,经云谷禅师的指点,明白了人的命运是由自己掌握的,从而重振精神,并通过一件件为大众造福的行动,在改正自身缺点和修正自己行为的过程中,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孔子说“知命”亦说“尽人事,听天命。”

一、命运究竟是什么?

其实命运没有那么玄乎,就是先天的人生规划和后天努力,就是一个人今生的造化。每个人不应该对任何事情都过度迷恋,我们常说人生如戏,演出的时候,各人按照自己编写的台词和动作,而人生大戏的剧本,却是演出者自己编写的,并不是另外有一位编剧来主宰全局的细节和变化。

所以,命就代表我们这一生所演出的人生大戏的剧本,它是我们自己写的。人生就是自编自导自演、自我欣赏的过程,所以要洁身自爱,对自己负起全部的责任。

二、如何正确认识命运?

1、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到,命有命中的常数,而后天的环境则是命中的变数。换句话说,人一生的命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先天的人生规划,二是后天的人生规划。任何人都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出身,但是后天的人生却是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所以更不必怨天尤人

2、孔子说“尽人事,听天命。”

1、“尽人事,不是逃避的借口。”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君子要在三个方面心存敬畏,第一个赫然就是:敬畏天命。然而,现在的人经常断章取义,很容易把这里的“天命”看作冥冥之中无可更改的宿命。于是,在遇到难题时,就把“天命”当成了逃避问题的挡箭牌。因为人们在面对困难时,总在希求简单些,下意识地去抗拒和躲闪。于是“尽人事,听天命”就成了最好的借口!

人们会觉得:不是我不够努力,我已经尽力了,但效果还是这样糟糕,这怪不得我,是命不好。

当生活中遇到坎坷时,总有人喜欢用顺其自然来安慰自己。却没有意识到,真正的顺其自然,是竭尽所能后的不强求,而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

2、我们可以说,孔老先生和云谷禅师这两位高明人士,对了凡先生的影响是一样的。因为无论如何,了凡先生都完成了他一生的任务,那就是诚心城意,命定论也好,创造论也好,都可以获得心地清净,没有妄想的效果。变或不变,实际上对了凡先生都是好的。

我们常说,一切有定数,这是事实,只是我们没有听懂。如果宇宙间没有定数,自然怎么衍变?那样人类会恐慌的。

我们今天过的日子很踏实,就是因为一切有定数。我们知道剥极必复,知道否极泰来,知道一切都是循环反复,对未来才不会感到恐惧,因为我们心中有数。

3、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祸福原本无门,是祸是福,说起来都是人自己搞出来的。可惜很多人不肯承认,总是主观认为福是自己来的,而祸是别人陷害的。

三、命运真的无法改变吗?

1、人各有志亦是人各有命。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公交车,地铁几点钟到站都有固定的时间,这是定数,如果是在高峰期到站的时间可能有所延迟,这是定数中的变数。每一个人,来世上这一辈子是要做不同的事情的,就叫作人各有命。

如果所有的人都是来做同样的事情,那就天下大乱了。所以人要安分,要守己。不安分的结果是自己倒霉,甚至弄得家里也不安宁。

社会是由各种不同的人结合起来的,大家彼此帮忙,彼此支援,也需要好好商量,就是这么一个很简单的组织而已。如果每个人都想当头儿,这个社会就会乱掉;如果每个人都不当头儿,这个社会也会完蛋。

所以,人各有志就是人各有命,你的命运就是你的意志所创造出来的。因此,大家应该要认识到不要认命,一定而是要造命。

2、尽人事,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态度。“尽人事,听天命”,做事情,首要的是“尽”。那么,怎样才能算是“尽”呢?

孔子提出了:修己以敬。把修养自己当成是一件恭敬的事情。也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甚至是我们一生的头等大事。

所谓“尽”,相比于做到了什么,它更强调一种认真严肃的态度。

《礼记·大学》里有“八目”,世人多知后四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至于前四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反而所知不多。

其实,前四目强调的就是一种“尽”的态度。这种态度,不是简简单单说出来而已,还得去做,默默地做,沉浸地做。无论是做什么事情,态度永远是第一位,只有心里愿意,想要、追求进步,才会严肃、恭敬地做事,“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而且,一个真正“尽人事”的人,由内而外都散发着一股气质。在成就自己的路上,也影响着身边的人。

结语

“尽人事,听天命”不应成为逃避问题的温港。《论语》告诉我们:它是一种严肃、积极、认真的人生态度,是我们一生要持之以恒的修行。

我们一生中什么人都可能遇上,什么事都可能碰上,会有人说你好,也会有人说你不好。但只要我们做人做事问心无愧,就不必执着于他人的评判,努力做自己即好。

人之一生,应该这样度过:不论生死,不计成败,尽力去做,尽心而为,问心无愧,足矣。问心无愧,才是人生最大的修行。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我们一起成长!

我是成长的子应,分享用心的成长心得和传统文化,欢迎关注

如何收集写作素材?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现在是一个资讯发达的社会,想要收集写作素材有很多方法和途径。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自己搜集写作素材的方法。

首先要建立自己的一个写作素材库,可以在手机上或者电脑上。

在电脑上,我用的是印象笔记。我在里面建立了很多个笔记本,分门别类的来收集素材。大概的门类有:灵感火花,影视书籍、古典诗词、晨间笔记。

灵感火花:记录的是平时突然冒出的想法,我随手就记录下来。

古典诗词:记录的是古代的诗词,典故,这些可以作为书评的破题素材,给我不少帮助。

晨间笔记:我有早起写日记的习惯,是《创意是一笔灵魂交易》里面提到过的方法,早起打开电脑,记录下你脑开中的一切,经常会有不经意的创意迸发。

影视书籍:看书,看电影的时候,看到的好的句子,以及台词,我都会记录下来。

手机也是积累素材的利器,我在备忘录中也建立了很多笔记本,记录的内容跟电脑上一样。

除此外,在看书或者文章时候,碰到需要记录的内容,我会截图保存。

最后,关于如何积累素材,推荐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整理信息》,里面的方法非常实用。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到你。

相关文章:

  • 曲函庭杨洋《神奇的孩子》台词剧本
  • 潘长江韩兆小品《洗脚》台词剧本
  • 冯巩贾旭明小品《今天倍儿爽》台词剧本
  • 贾旭明 张康相声《新闻晚知道》台词|笑傲江湖
  • 疯神表演班《顾客就是上帝》台词剧本
  • 何冰朱亚文《冰血长津湖》台词完整版
  • 温玉娟刘劲江疏影朗诵词《和平的天空》台词完整版
  • 杨志刚胡杏儿《误杀》台词完整版/演员请就位2
  • 孙阳黄奕《回家的诱惑》台词剧本/演员请就位2
  • 于洋黄杨闫学晶方向小品《一枚戒指》台词剧本——欢乐饭米粒儿
  •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