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职场潜台词【作为职场大佬的你还识破过什么职场套路?】

年轻人不要在乎钱,作为职场大佬的你还识破过什么职场套路?

工作中,我们无时无刻被催眠,只要好好干,一定能熬出头;996不要怕,一万小时很快能为行业专家;工作不易,不要轻言放弃。貌似这样的话,咋一听很有道理,事实上呢?这是老板给你煲的一碗毒鸡汤,满满的职场套路。

职场套路—毒鸡汤1:好好干,一定能熬出头

身边有这样一位从事人事行政的朋友,在企业任职3年,每天7点准时准点到公司开门,晚上永远都是最晚一个下班锁门。用四个字形容叫“任劳任怨”、三个字形容叫“老黄牛”。

在她的信念中,永远都藏着一个道理。“只要我好好干,把每一件小事干到极致,就一定能熬出头。”

现实呢?她的辛苦付出得到同事和老板的刻板印象是“老黄牛”,她的付出被大家认为理所应当,最苦最累的活少不了她,需要创造锻炼提升的岗位和她成为绝缘体。她熬走了几任总监,终究也没有熬出头。

后来呢?她虽然熬到了老板给他分配的少许股份,但是还是难以逃脱离职的无奈,因为太累了,身体累,心更累。

事实上呢?

绝大多数的企业或组织都会有两个共同点——

在工作效果和价值相差无几的情况下,用人成本越低越好;

用熟不用生,很多时候,组织向你传递“你很重要”的信息背后,实则隐藏的潜台词是“在这个岗位上,想要花如此便宜的钱招到你这样任劳任怨的‘老黄牛’,真的是太难了......”

很多人都抱持着最天真的想法,认为在职场中,我所有的努力终有一天会被看见,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如果我们把能力比作一棵树,扎根的土壤就是你所在的环境和岗位,而那颗种子则是你的特质,它携带着你的能力基因。

如果你对自己的能力基因毫无察觉,随便选了一个不适合的环境或岗位,这片土壤完全不能给到你需要的养分,那么等待你的,永远不会是能力之树的茁壮成长,相反,它可能连芽儿都冒不出来,更谈不上成长了。

职场套路—毒鸡汤2:一万小时,你也能成专家

最近,996 工作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登上热搜。

9 点上班,21 点下班,没有周末,看起来能够迅速成长。但几个月或几年过去,大多数人却发现自己仍在原地踏步。

很多人安慰自己说,「一万小时定律」要显灵了。但我想说,你可能陷入了误区。

简单换算下就是:如果每天工作 8 小时,一周工作 5 天,持续不断花 5 年或更长时间就能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如果按照公司要求的 996 进行的话,似乎让自己成为专家的,时间可以压缩到4年。

用时间来打破平凡,对普通人来说实在是极具诱惑力。但我想告诉你的是,这可能是一个极其危险的成功学“骗局”。

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个理论并不靠谱:它只强调了时间,却忽视了方法。

10000 小时这个时间是怎么得来的呢?

1973年,美国学者西蒙发表了一篇论文,研究象棋大师和新手的区别,发现他们至少花了10年时间来刻意练习才成为高手。

1976年,另一心理学家艾力克森把范围扩大,把音乐学院学生分为三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成绩最优秀、能够成为小提琴家的学生,练习时间全都超过了 10000 小时。

格拉德威尔的一万小时定律正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和归纳。但这里有个误区:他过分聚焦于10000小时,忽视了在这期间个人所付出的努力。

那个天天起早贪黑关门锁门的HR,她的工作都被很多事务性的工作所占据,从月初到月末工作:考勤制作、单位异动表制作、社保、公积金办理、统计各部门绩效表、销售提成统计、工资表核算、统计次月转正人员、生日会办理等。每天很“忙碌”(实则,效率低下,能套用公式,非则不用,觉得套用公式容易出错),除了事务性工作外,然则就是起早贪黑负责关门锁门(甚至把保洁阿姨的钱都省下)。

然则,她的离职,并没有对公司造成过多的影响,起初只是有点不习惯。后来大家渐渐淡忘,甚至认为当时的她很糟糕,思维陈旧,让公司的行人工作感觉整体很low(只知道为老板省钱,抠抠搜搜)。

后来,她离开公司后,据说没有在继续做人事行政方面的工作,反而是选择了一份财务(之前所在的公司,财务办公室的人都是准点下班)的工作,从头开始。

很可惜,她的人事行政之旅就戛然而止,从过往3年经历来看,每天7点上班,晚上10:00后下班,单休的工作,她离一万小时已经很近很近,但确离专家成功的路上渐行渐远。

因为她只是强调了时间,忽视了方法。任何职业都有专家,但是成为专家的路上从来不容易,不是死熬,而是有方法的刻意训练。

职场套路—毒鸡汤3:工作不易,不要轻易放弃

近来,老板经常会给大家洗脑,2020年经济形势、大的环境越来越差,很多公司都在实施996,现在工作环境不易,工作不易,不要轻易放弃。

这话咋一听非常有道理,但是细细听来,哪个公司不是20%的人创造那80%的价值。能作为老板洗脑对象的你,一定是优秀的。而在经济形式环境不好的当下,那些创造不了价值的,肯定是老板主要优化的对象,TA又岂会说出这番意味深长的知心话呢?

工作的选择,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你自己,你自己内心。对于自己准确的认知定位、敢于正视那个不太优秀的自己。

年初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位心理学专家,忍不住在饭桌上向她说出了自己的困惑。我特别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我总是从喜欢一份工作慢慢变成了讨厌和逃避,除了单纯的喜新厌旧,有没有一点其他的原因。

她放下筷子认真地问我,你是讨厌你的工作,还是讨厌工作中那个不怎么成功的你。

我忽然就醍醐灌顶了。世间万物都是你内心的投射。我喜欢那个意义风发朝气蓬勃走进写字楼的自己,所以在一开始我很喜欢这份工作。

可是我讨厌那个犯了错栽了跟头,和同事聊不到一起的自己,讨厌这种感觉,一直不自觉地逃避这种感觉,所以我狼狈地放弃了它。

在这个世上,我们总是想方设法的证明自己。

赵宝刚导演的新剧《青春斗》,五美之一的丁兰,她哲学专业毕业,她的理想是去慕尼黑哲学之乡去深造,但是因为母亲的阻挠,她放弃了慕尼黑,放弃了北京,放弃了再次读研究生的机会。最近一次离开北京时,她和向真说的这番话:

我想要去慕尼黑哲学之乡去学习哲学,想要离开家乡,拜托父母,追求自由、追求爱情,却发现自己和罗素去放飞自我,可是我吃不了这个苦,我放弃了。为什么我一定要想法设法证明自己,我就不能认清现实:回老家,找一个爱我的男人嫁了,那样就有3个人,父母,曾海铭爱我,幸福不就是这么简单嘛。

青葱岁月里不吃不喝,疯狂爱着的那个人(背叛自己,独自去慕尼黑的高原)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我们更多的是爱着那个无怨无悔的自己啊。多年后再回想起每一次接受了别人的表白,真的是因为非TA莫属吗?也许只是想要在那段时间证明自己也是有人爱的吧。

我们真的讨厌现在的工作吗?你是讨厌这份工作压力大,还是讨厌那个动不动就挨批,业绩总也上不去的自己呢?你是讨厌这份工作太稳定,还是讨厌那个磨灭了斗志,不思进取的自己?

这个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工作,如果真的是没有兴趣,大可以跳槽转行,潇洒的挥一挥衣袖,但如果自己的能力不够,实力不强,走到哪,干什么工作,都只会灰头土脸满处碰壁,最终变成了干一行骂一行,可是再怎么骂也不敢改行。

我们不是在讨厌工作,而是在讨厌那个不争气的自己,同样,我们也许不太喜欢这份工作,但依旧会感激那个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自己。

忽然想起心灵作家张德芬说过的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工作虽不易,不要轻易放弃,是因为我们会感激那个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自己,而非别人。

在职场中,反对老板的毒鸡汤,甚至忽悠画大饼,工作不给钱就是耍流氓,给钱不工作就是不厚道。价值交互,彼此互不亏欠。@Coco宝贝1126,喜欢胡言乱语,感谢关注、点赞、评论、转发支持!

工作上实在是受到不平等的待遇,自己应该怎么做?

在职场上,事事要求平等是不可能的,面对职场上的各种 不平等,不管你喜不喜欢,你都必须要学会接受现实,还要主动的去适应这种现实,追求平等公正是我们每个人的目标,但是这只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在现实社会上根本达不到。

你要知道你的不平等待遇是谁带给你的,是你的领导,没有领导的默许,你怎么会收到不平等的待遇呢?如果你一味的追求平等,那么你的潜台词就是在质疑你的领导,暗示领导没有一碗水端平。你要知道,领导是有自己的权利的饿,这项权利没有人能干涉,除了大老板。所以所谓的平等的尺度是掌握在领导者手里的。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一个“公平理论”,认为职工的工作动机不仅受自己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相对报薪酬也会对其产生影响,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付出的劳动与所得报酬同他人相比较,如果觉得不合理,不公平感便会油然而生,导致心理不平衡。

所以去适应这样的不平等吧,因为到社会上的任何地方,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平等。

职场上,上级领导故意为难下属,是想历练还是故意为难如何判断?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种可能:领导没有为难你,只是你自己觉得领导故意为难;另一种开罪了领导,所以他故意刁难你;还有一种,领导想重用你,在测试你的能力。

针对第一种情况:

领导给你安排工作或调换岗位,应该只行进行正常的调度管理,而你觉得领导在故意为难你,基本上就是自己多虑了。

公司的小张,一直一个比较悠闲的岗位,每天的工作就是收发文件,没什么技术可言。突然一天,他被经理调去了销售部,每天有打不完的电话和对不完的表,他便怀疑是经理故意为难他。过了一段时间他才发现,将近一半的同事都调了岗位,原来是总公司下的任务,为了发掘员工才能,每个分公司的轮岗率要至少达到50%,此时才明白,经理并没有针对他,是自己多虑了,

针对第二种情况:

可能是领导真的在故意为难你。此时,就应该反思自己,是否自己的本职工作没做好,引起领导的不满;还是自己在某个场合说了说什么惹领导不高兴的话开罪了他。此时,应该采取请领导吃饭在饭桌上赔礼道歉,或者买点烟酒之类的礼物登门谢罪。相信,领导都会大度的原谅你,以后也就不会再故意为难你。

针对第三种情况:

如果某一天,领导给你安排了很多的任务,经常要加班加点的完成,完全挤占了你的休息时间。这时,你也不要心生抱怨,只需埋头苦干,把领导交代的任务高质高量的完成就行。这是领导在重用你之前,对你的能力进行测试。

朋友张林以前是某机关单位的普通科员,新来的局长上任想提拔年轻人,于是对他们单位的3个年轻人安排繁重的任务,最终只有张林完成的最好,他也顺理成章得到提拔。

说到领导故意为难下属,那肯定是上下级之间相处不愉快,作为职场“鱼虾”的我们,不能任人宰割,必须学会与领导相处,才能实现职场的进阶。

如何与领导相处?

1.摸透领导风格

领导风格,是读懂领导的一大重要维度。领导风格简单来说就是领导的行为模式,即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习惯采取怎样的方式。每一位领导都拥有与工作环境、经历、个性相联系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在长期的个人经历与领导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自觉地运用于日常领导活动中,具有较强的个性化色彩。长期以来,对于领导风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从未中断,掌握关于领导风格的知识已经成为当代职场人的一门必修课,

2.听懂领导的潜台词

领导讲话时,切记不要“抠字眼”。很多时候,领导所讲的话只是为了表达一个态度。例如,“好好干,明年给你升职”是表达鼓励与认可;“有意见尽管提”是表达民主;“自己看着办就好,不用向我汇报”是表达信任;“占用大家几分钟开个短会”是表达体谅。当听到领导讲这些话时,千万不要局限在表层意思,这些话语的潜台词只是为了表达一个态度。否则,当你听到领导讲“明年给你升职”时,真的满心期望话语兑现,很可能会获得失望的结局。不如将这看作领导的一种认可态度,继续努力工作。如果没有升职,不会将其放大为领导的言而无信,感觉大失所望,影响自己的状态。如果真的获得升职,作为一个意外的惊喜也不差。

3.建立互动性默契

互动是读懂领导的一大途径,而读懂领导也反过来凸显了互动的重要意义。所谓互动,就是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互动能够促进你与领导深化对彼此的理解,进而达成一定程度的互助、互补、互利。

将心比心是领导者的黄金法则,成功的领导者往往能够尊重每一个员工的人格、技能与爱好,明白每一位员工都拥有自己的个人生活,并能够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员工。而对于员工,将心比心也同样重要。将心比心意味着能够读懂领导的想法,理解领导的苦衷;意味着能够找到领导最易于受的方法,提出自己的合理化意见,为领导提供帮助;意味着在与领导产生矛盾,甚至被领导误解时,能够换位思考,化解争端,不至于深陷其中,导致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如若如此,领导的管理工作便能够开展得更加容易,组织的日常工作也将更高效、更顺利,整个组织会趋于良性发展。

希望以上可以帮到你。

相关文章:

  • 赵克侯振鹏迟永志相声《扒马褂》台词完整版
  • 电视剧《欢乐颂二》台词字幕
  • 电视剧《都挺好》台词字幕
  • 贾玲李晨小品《骨科风云》台词剧本
  • 胡杏儿《亲爱的》台词/演员请就位第二季
  • 邹云清费启鸣马伯骞《最好的我们》台词剧本
  • 王锵董思怡丁程鑫《以家人之名》台词完整版
  • 张月刘芮麟《被偷走的那五年》台词剧本
  • 金靖刘胜瑛小品《机场培训师》台词剧本
  • 孟繁淼小品《侦探柯比》台词完整版
  •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