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樱桃园独白台词【《樱桃》经典台词】

《樱桃》经典台词

呜哇汤,呜哇汤,娶个媳妇尿裤裆

《樱桃园》分明是喜剧,却被当悲剧搬上舞台,如何品味它的喜剧性?

1904年1月17日,莫斯科艺术剧院的舞台上正进行着喜剧——《樱桃园》的全球首演。

剧本的作者是契诃夫,一个被誉为20世纪现代戏剧奠基人的文学大牛。

这场表演的导演,是写《演员的自我修养》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同样也是戏剧界的大腕。

坐在台下的契诃夫,希望听到观众的笑声,可现场反馈给他的却是忧伤的哭泣。

这让契诃夫忧郁不已。

表演结束后,他站出来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导演得不对,不是他写的样子;并在与朋友们的书信中“三令五申”:

我写的是通俗喜剧,甚至是闹剧。

但是,听他的不多;几个月以后,他还来不及阐述《樱桃园》的喜剧性,便溘然长逝。

此后百年来,东西剧坛数不清的演出,大多数都把《樱桃园》倒向了悲剧,或包含了一丝喜剧因素的忧伤正剧。

舞台上依然是哭声、唏嘘声大于笑声,依然难见契诃夫孜孜以求的“通俗喜剧”场面。

这部喜剧中的喜剧性,好像真成了一个谜。

本篇文章将从戏剧中心人物的喜剧性、戏剧场景的喜剧性以及作者的喜剧创作观念等三个方面,说说《樱桃园》中的喜剧性。

01 戏剧中心人物的喜剧性

传统的喜剧角色不外乎两大类:正面喜剧人物和反面喜剧人物。而契诃夫不满于走前人走过的老路,他说:

“我要与众不同,不描写一个坏蛋,也不描写一个天使。”

《樱桃园》塑造的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喜剧角色,它的喜剧中心人物是柳鲍芙。

柳鲍芙的喜剧性,首先表现在她缺乏最起码的现实感和正常的时间感。

作为俄国末代贵族的代表,樱桃园的主人柳鲍芙,不仅丧失了任何创造生活的能力,而且已经丧失了最起码的现实的生存能力,她一生所干的事就是“瞎糟蹋钱”。

剧作一开始,她已经花光了祖宗的遗产,欠债累累,连利息都无力偿还了。

可她仍然进豪华的餐馆,仍然点最昂贵菜肴,仍然雇请乐队来家里举办舞会,仍然随意地把金币施舍给路人。

面临丧失樱桃园的威胁,她只知道一味地沉溺于过去,完全不懂现实生活;这使她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樱桃园。

请点击输《樱桃园》话剧剧照入图片描述

樱桃园是人类过去时间在大自然的实体之中的沉淀和凝聚,它以物的方式,以人化了的大自然的方式,肯定了人类过去的实践,象征着过去时间的诗意。

但是,当时间前进到了现在,俄国资本主义已经发展,无产阶级已经崛起的现在,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据,为人类现在时间的实践所否定,而成为滑稽的对象。

在资产者罗巴辛眼里,它只能被砍倒,用这块地皮来建别墅;在面向未来的大学生特罗费莫夫看来,它不但没有旧日的诗意,而且已经是一个十足的丑角了。

他说:

“你想想看,安尼雅,你的祖父,你的曾祖父和所有你的前辈祖先,都是封建地主,都是农奴所有者,都占有过活的灵魂。那些不幸的人类灵魂,都从园子里的每一棵樱桃树,每一片叶子和每一个树干的背后向你望着……啊,这够多么可怕呀!”

樱桃园的美是用千百万农奴的血浸润出来的,它用美的面纱掩饰自己的丑恶,而柳鲍芙看不见这种丑恶。

在她眼里,樱桃园从过去到现在“一点也没有改样儿”,仍然是那么“年轻”,仍然是那样“充满幸福”,所以她无论如何也不肯接受罗巴辛砍掉樱桃园,把地皮租给别人盖别墅的建议。

她执着于自己的想法,固执地用过去的眼光认识和判断现在,充分相信过去,一心一意地追求过去的一切。

樱桃园带有血腥味的诗意,以及由这种诗意所代表的过去贵族生活的一切法则,明明已经脱离了现在生活的常态,她却硬要让它们摆出一副“舍我其谁”的庄重,并据此来与无比强大、不可逆转的时间对抗。

另外,她的喜剧性还表现在精神空虚堕落却又自诩高雅美好上。

剧作家在塑造喜剧人物时,必须在其后面安上一面同舞台的第四面墙同样大小的镜子。

一方面让其面对观众尽情地张开那一根根插在身上的孔雀羽毛,另一方面则让他们藏在孔雀羽毛后面的乌鸦尾巴,在这面镜子里暴露无遗,使观众毫不费力地看清其乌鸦本质,而嘲笑其顾头不顾尾的笨拙表演。

在《樱桃园》中,契诃夫主要是用“巴黎”这个意象来充当这面镜子,从而照出柳鲍芙的真正精神价值。

柳鲍芙在观众面前张开的孔雀羽毛是“祖国”,她登台不久,就充满激情地向人们表白:

“上帝知道,我爱我的祖国,我真爱得厉害呀,我一路上只要往窗子外面一看,就得哭。”

当瓦里雅把两封来自巴黎的电报交给她时,她没有读就把它撕碎了,声明“我跟巴黎的缘分已经断了”,她此时出现在人们面前的,俨然是一个爱国者。

可是在日常生活的言谈中,在她暂时忘记自己乔装的角色时,她灵魂深处的思想就常常脱口而出,“祖国”立刻让位于“巴黎”。

比如在第二幕里,她出场不久就抱怨:

“我为什么要跑到城里去吃这顿中饭呢?你们这儿的饭馆可真叫人讨厌死了,还有那种难听的音乐,那种一股胰子味儿的桌布。”

这里边包含了丰富的潜台词。

从“你们这儿”的后面,我们不难听见她思想深处的隐语:你们俄罗斯这儿的饭馆可真叫人讨厌死了,而我们巴黎那儿的饭馆可叫人喜欢死了;你们俄罗斯这儿的音乐难听极了;而我们巴黎那儿的音乐好听极了……

接下去,我们还可以听到这样几段,她关于祖国和巴黎的台词:

柳鲍芙·安德烈耶夫娜:“……我忽然怀念起俄国,怀念起自己的祖国,怀念起我的女儿来了……(从口袋里掏出一封电报来)我今天接到这封从巴黎发来的电报……他求我饶怒他,请我回去……(把电报撕碎了)我听着好像远处有音乐吧?”(倾听)

加耶夫:“这就是我们这儿那个著名的犹太乐队……”

柳鲍芙·安德烈耶夫娜:“这个乐队还在呀?哪天咱们得请他们来一次,开个小小的晚会。”

罗巴辛:(倾听)“我什么都没有听见哪。(低唱)为了一笔钱,德国人会把俄国人变成法国人。(笑)昨天晚上,我在戏园子里看了一出非常滑稽的戏,滑稽得要命!”

在柳鲍芙的对话中,她“听着好象远处有音乐”,而罗巴辛却明明白白地否定了音乐的存在。

既然实际上外界并没有响起音乐,柳鲍芙怎么会突然从电报扯到音乐上呢?

这是一种潜意识的联想,联系前言后语,便不难发现,巴黎在她的潜意识中占了多么重要的位置。

这一幕里,柳鲍芙有一大段台词,主要是回忆巴黎,回忆她和“他”在法国所过的荒唐生活。

她虽然撕碎了电报,但这封电报已经把她带回了巴黎,以致进入了一个幻想的境界,她内心充满着巴黎的生活,巴黎的情夫,巴黎的音乐。

正是这“音乐”使她萌发了请乐队来家开晚会的念头;正是这“音乐”使她忘记了俄罗斯,忘记了樱桃园。

而到了最后,樱桃园拍卖一结束,她果然离开祖国去了巴黎,回到她那个的情夫怀抱里去了。

难怪罗巴辛在她讲起那别人听不见的“远处”的音乐之后,会低声唱起“俄国人变成法国人”。

面对柳鲍芙口里喊着祖国,心里想着巴黎的拙劣表演,他当然要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并说到“一出非常滑稽的戏,滑稽得要命!”

在剧中,柳鲍芙的情夫始终没有出场,可是我们仍然认识了他。

用特罗费莫夫的话来说,“他是一个无赖”,“一个一文不值的”小人,柳鲍芙疯狂地爱着这个小人,正好证明她的精神世界同样是一文不值的。

此外,情夫这个角色是没有姓名的,他打来的电报,都被剧中人称之为“巴黎”发来的电报。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剧作家所赋予的深意:

巴黎象征着情夫;柳鲍芙,一个为情夫而抛弃祖国的堕落女人,一个精神和道德都已经完全堕落,却还要用“祖国”这类高尚字眼来装饰自己的喜剧人物。

02 戏剧场面的喜剧性

《樱桃园》写的是朴素无华的日常生活,其冲突根本排除了偶然性,这就使作家必然要抛弃与偶然性冲突相适应的巧合、误会、夸张等传统喜剧表现手法而去寻求新的表现手段。

这新的表现手段就是调动各种戏剧因素,造成笼罩全剧的和冲突相适应的喜剧性场面。

《樱桃园》第一幕的场景是幼儿室。这一幕的主要内容是已在国外旅居五年的柳鲍芙回家,久别归来的她和朋友们相聚在幼儿室。

这是柳鲍芙上场后的两段台词:

柳鲍芙·安德烈耶夫娜:(高兴得流出泪来)“哎呀!幼儿室呀!”

瓦里雅:“天够多么冷啊,我的手都给冻僵了(向柳鲍芙·安德烈耶夫娜)你的那两间屋子,那间白的和那间浅紫的,还都是从前那个样子。”

柳鲍芙·安德烈耶夫娜:“幼儿室啊!我的亲爱的美丽的幼儿室啊!我顶小的时候就睡在这儿。(哭泣)我现在觉得自己又变成小孩子……”

在柳鲍芙发出:“哎呀!幼儿室呀!”的感叹后,尽管瓦里雅提醒她去看看现在住的房间,她却不加理睬,继续对幼儿室大发感慨。

这两段与幼儿室这一布景结合得非常紧密的台词,把柳鲍芙作为喜剧主人公的个性特征初步凸现出来了:

一个躺在幼儿室里,用襁褓包裹着自己的老太婆。

契诃夫曾经这样谈到过柳鲍芙:

“这个剧本的中心角色—是那个老太婆,她的一切都在昔日之中,而在今天她什么也没有。”

剧中柳鲍芙的年龄虽然只有四十来岁,但她是和垂死的贵族阶级相连的,她的精神已经进入行将就木的老耄之年,而她的心理却停滞在她的幼儿时代。

正是这个矛盾现象构成了她喜剧性格的基础,而这一矛盾现象又借助幼儿室的场景得以充分表现。

另外,气氛性的音乐舞蹈也对《樱桃园》的喜剧性起了重要作用。

剧本的第三幕几乎整幕都是在音乐舞蹈中进行的。这一幕表现了剧本的中心事件——樱桃园被拍卖。

契诃夫没有正面展现这一事件,拍卖是在幕后进行的;也没有渲染柳鲍芙们的悲伤和眼泪,他别有深意地在舞台上展现了一场似乎不合时宜的舞会。

在欢快的舞曲中,柳鲍芙和请来的客人们翩翩起舞,夏洛蒂则几乎拿出了她的全部看家本领,变各种戏法。

这其间,柳鲍芙虽然也不无痛苦地谈到樱桃园的命运,但同时又可以为夏洛蒂的戏法大声喝采。

其他人更是打闹嘻戏,不亦乐乎。唯一心情沉重、表情痛苦的瓦里雅则一出场就遭到戏弄嘲笑。

从这里,我们甚至不难发现闹剧的影子,这使第三幕成为了全剧喜剧气氛最浓的一幕。

在第三幕,冲突达到高潮,这种浓浓的喜剧气氛与喜剧冲突的高潮状态正好相映衬。这一切,又与樱桃园被拍卖这一“不幸”事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在这里,音乐舞蹈对于营造喜剧性气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没有音乐舞蹈,夏洛蒂就不可能兴致勃勃地大变戏法;没有音乐舞蹈,剧中人物的心情就不可能那样轻松,精神就不能那样无拘无束,言行就不可能那样忘乎所以。

音乐舞蹈洗刷了樱桃园被拍卖可能带来的一切悲剧和正剧色彩,也洗刷了把舞会安排在樱桃园拍卖日的柳鲍芙身上,可能有的一点点悲剧或正剧人物色彩。

03 作者喜剧创作观念

在契诃夫看来,“‘喜剧’并不意味着沉重内容的缺席”,他的喜剧精神最深刻的体现恰恰就在以内敛的幽默穿透沉重的内容,以获得超然态度。

在这部剧里,契诃夫不满足于逗人发笑,而是将喜剧里的幽默诙谐化为一种超然于上的对生活的审视眼光。

契诃夫本人并没有站在庄园主人一边,为逝去的庄园哀伤。他是作为一个睿智、冷峻的旁观者,以内敛的幽默精神,审视着荒诞的生活进程。

正是由于契诃夫这种“上帝视角”般的喜剧创作观念,《樱桃园》里的每一个人物都成为契诃夫嘲弄的对象,一切原本令人伤感忧愁的生活情境,都会显示出可笑的一面。

柳鲍芙不得不离开美丽的庄园,充满诗意的樱桃园最终消失了,这原本让人感伤的故事在契诃夫笔下成为人们无法抗拒的命运,在这历史的滚滚洪流面前,人的挣扎已成为滑稽行为。

另外,契诃夫的多幕剧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基调——忧郁。

在《樱桃园》里,第二幕中出现了“突然间传来的一个遥远的、像来自天边外的声音,仿佛是琴弦绷断的声音”。

这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声音,连同随后突然出现的行乞者,营造了几近恐惧的肃杀氛围,这种氛围与庄园的衰败和消逝共同构成了全剧忧郁的色调。

《一步之遥》真的算是烂片吗?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我是张全有,喜欢电影可以关注我。

《一步之遥》是姜文导演继《让子弹飞》后又一力作,很多人都把它视为《让子弹飞》的姊妹篇,很多观众对于《一步之遥》的态度和评论更是两极分化,那么站在我个人的角度上来看看这部电影究竟是不是一部烂片。

首先,毫无疑问这部电影无法达到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鬼子来了》、《阳光灿烂的日子》的高度,但也谈不上是一部烂片。这部电影依然带有姜文强烈的个人风格,电影可以说是非常姜文:打破常规,色彩鲜明,不拘一格,对于细节的把控都是做的非常到位的。

很多人会说这部电影看不懂,其实我在影院出来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看不懂,这就是姜文电影的典型特征。《让子弹飞》就是一部姜文非典型的电影。大家可以看看《太阳照常升起》就会明白什么才是看不懂了。姜文的一大特征就是看不懂,为什么看不懂,就是姜文导演的电影有大量的隐喻,为了过审以及凸显自己的才华,他喜欢这样,观众看不懂,姜文导演反倒有成就感。

为什么这部电影的评论会如此两极分化,我觉得一个原因就是这部电影太过绚烂,五彩斑斓的有些过了,荒诞的不可信,既没有可信度也没有吸引力,越荒诞反而越糟糕。导致这部电影看上去不伦不类,浮夸的表演,耍贫的台词,绚丽的歌舞。但是这既不是歌舞片,也不是剧情片。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说这部电影是一部烂片的原因。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姜文的个人标签实在太过严重。如果说《让子弹飞》是站着把钱挣了,那么《一步之遥》就是跪着把钱花了。当然,姜文导演从来不缺才华,缺少的是如何克制这种才华。也期待姜文导演的新片《邪不压正》。

《一步之遥》不能被算作烂片。下边电影鲨会主要从叙事方法、电影风格两个方向跟你解析下姜文导演的这部作品。

一、《一步之遥》叙事方法干脆:

很多人说姜文不会好好讲故事,形式太花哨从而冲淡了故事本身。这个说法电影鲨不同意,我就挺喜欢姜文导演讲故事的方法。人物关系简单明了,哲学思想经常闪现,线性、非线性叙事拿捏得当。拿《一步之遥》这部作品来说,故事情节很简单:

完颜英(舒淇)在与马走日(姜文)单处时意外身亡;

马走日背负罪名,亡命天涯;

项飞田(葛优)不念旧恩旧情,与马走日反目并追杀马走日;

武六(周韵)了解到案情来龙去脉后,相信马走日并舍命搭救。

姜文的设计是,首先将影片主要人物设置成四个,两男两女:

马走日(姜文)X (男一号)

项飞田(葛优)反X(男二号)

这两个角色单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走得是你追我赶、猫捉老鼠的戏路,《一步之遥》故事的根本冲突也正是由这两个人来完成。

武六(周韵)Y(女一号)

爱上了马走日,想协助马走日出逃,与反X项飞田对立。

完颜英(舒淇)反Y(女二号)

完颜英的死直接导致了马走日的被捕,他们虽然是情人,只存在个你想结婚我不想结婚的矛盾,但在电影中,俩人在本质上是对立的,完颜英是反派项飞田战队的。

之后从叙事学角度上,搞出了个特规整的矩阵。这种工整饱满的结构在海报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在电影作品里也算简洁有力,实属难得。

二、《一步之遥》导演风格突出:

姜文不是拍不出商业片,《让子弹飞》的票房就不错。姜文只是更愿意拍自己喜欢的片子,比如《一步之遥》,它就跟《让子弹飞》没什么关系,硬要比较的话,它的风格可能更加贴近《太阳照常升起》,是一部纯姜文式的电影,像小说更像个梦。如果你想要了解姜文,建议你好好琢磨一下这部电影,因为从《一步之遥》,你可以找到姜文喜欢的很多东西,有网友已经总结出:

红磨坊大腿舞、

好莱坞歌舞片、

吉恩?凯利、

《教父》、

《八部半》、

瑞芬斯塔尔和《意志的胜利》、

卓别林和《大独裁者》、

阿尔莫多瓦和《缩水的情人》,

《了不起的盖茨比》

新市民电影、

韦伯和百老汇音乐剧、

雷蒙德?钱德勒和马洛、

黑色电影、

海派清口......

还有一如既往姜文电影中大段大段铿锵有力的独白和对白,看姜文的电影其实挺累,一进影院就意味着你得用2小时时间去接受、吸收姜文导演的自我表达,那些对自己说的话、对观众说的话、对这个世界说的话,电影看完了,他也说完了,他很过瘾。如果做为粉丝的你对姜文有认同感,那你也会觉得过瘾。

其实,除了叙事干脆、风格明显,《一步之遥》最大的优点还有它视觉亮眼,单就开场那段大腿舞+踢踏舞吧,那不该是一部剧情片的桥段而完全有资格做成歌舞片花来播啊,纸醉金迷的氛围渲染得有多棒!演员演技更不用提,葛优、舒淇、周韵都是通过了时间检验的好演员。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姜文导演对双女主故事结构似乎迷般沉醉:

《让子弹飞》里是刘嘉玲的县长夫人和周韵的花姐;

《太阳照常升起》里是孔维的妻子和周韵的妈;

《一步之遥》里又是舒淇的完颜英和周韵的武六......

都是明艳与质朴、红玫瑰与白玫瑰的个性对比,这些女演员也是姜文片中的一大亮点。

看到这里,你还会觉得《一步之遥》是烂片吗?

现实太无趣

电影有意思

请关注头条号“电影鲨”

相关文章:

  •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台词字幕完整版
  • 谢芦晶高海龙小品《到底谁该坐》台词剧本
  • 欢乐喜剧人小品《追悔莫“急”》台词剧本|崔志佳
  • 孟鹤堂周九良相声《四郎探母》台词完整版/德云斗笑社
  • 高露刘洋小品《公主的后现代生活》台词完整版
  • 阿如那《麦田守望者》小品台词剧本/笑起来真好看
  • 秦霄贤于洋小品《庸者斗饿龙》台词剧本/笑起来真好看
  • 孙坚小品《第一次为我骄傲》台词剧本/笑起来真好看
  • 我爱满堂彩小品《快递到了》台词剧本
  • 小品《我要红》台词剧本
  •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